医疗器械出问题,怎么办?
相关热门法律问题
医美机构使用过期或假冒医疗器械,是否构成欺诈?
医美机构使用过期或假冒医疗器械可能构成消费欺诈,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事机构将面临高额罚款、吊销许可、从业禁令等处罚,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违法行为直接责任人需承担收入追缴及3倍罚金等法律责任。
医疗器械问题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医疗器械问题纠纷案件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自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计算。涉及医疗产品缺陷可适用《民法典》产品责任三年时效,需注意调解期间、鉴定程序对时效中断的影响及特殊情形下的时效延长规定。
如果起诉医美机构或器械生产厂家,需要准备哪些证据?
起诉医美机构或器械生产厂家需准备就诊记录、医疗合同、损害证明、产品注册证/备案凭证、术前术后对比资料、沟通记录及民法典相关条款依据,包括病历资料、知情同意书、检验报告等关键证据,必要时申请医疗损害鉴定。
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医疗器械问题纠纷(如协商、投诉、诉讼等)?
消费者可通过协商和解、向电商平台投诉、申请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提起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医疗器械纠纷,需注意保存交易记录、依法申请专业鉴定,并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电子商务法》等法规维护权益。
赔偿金额包括哪些部分(如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医疗损害赔偿包含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及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涉及死亡的需赔偿死亡赔偿金,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主张精神抚慰金,具体计算标准依据事故地职工工资、居民生活费等法定参数确定。
如果因医疗器械问题导致身体损伤,可以要求哪些赔偿?
医疗器械缺陷致损可主张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及后续治疗费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可向生产者、销售者或医疗机构追责,工伤情形可同步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涉及多个责任主体可申请法院追...
医疗器械出现问题后,谁应该承担责任(医生、机构还是厂家)?
医疗器械问题责任需根据具体情形划分:若因产品缺陷导致损害,生产者、销售者需担责;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如使用不当或采购违规产品)应赔偿,但可向责任方追偿;医生个人过失由医疗机构承担替代责任。法律明确医疗机构免责情形及追责条款,患者可依据《民法...
如果术后发现器械质量问题导致不良反应,如何维权?
术后器械质量问题引发不良反应?本文详解维权路径:①留存医疗记录与器械信息②向药监部门举报并申请鉴定③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追责④主张医疗损害赔偿⑤关注医疗器械召回公告。掌握五大法定维权步骤,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如何判断医美机构使用的器械是否合格?
医美器械合格性判断需核查注册备案信息、生产资质及唯一标识,确认消毒记录与说明书规范,查看机构配置许可证及专业资质,避免使用重复医疗器械并核验临床评价报告。
如果发现医美机构使用了未经批准的医疗器械,消费者可以怎么做?
消费者应立即保留诊疗记录、收费凭证等证据,通过12315平台或药监部门官网举报,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一条规定主张权利,可要求退费赔偿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维权。
徐律师
高级律师
擅长争议解决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法律服务,丰富的办案经验,团队累计服务超500家,诉讼标的额逾50亿元。
法律百科
医美合同
美容纠纷
整容失败
医疗事故
医美赔偿
美容机构
整容修复
医美效果
手术风险
后遗症
医疗侵权
医美保险
法律难题 专业解忧
回复及时,响应迅速
咨询即时响应,高效解决法律难题
专业服务,精准解决
资深律师团队,提供定制化法律方案
一对一服务,隐私保障
专属律师对接,严格保护用户隐私
立即咨询